有人遇到过那种上来就跟你说自己很穷、没有钱,但又继续找你约会的男生。有的女生和男生会认为这种人上来就说自己很穷,就是没有看上你,不想给你花钱,但却又继续找你约会,这是为什么?其实我现在明白了:他就是想找一个可以低成本持有的女朋友。
他是想找对象的,只是不想花钱找到一个女朋友、一个老婆。我在二三年的时候在青铜上认识了这样一个男生,我必须强调,这只是一个个案,他的行为不代表所有男人都是不好的。我当时也想找对象,但上班是两点一线,而且坐班车,一年下来根本无法认识异性。朋友和亲戚介绍的也只有寥寥几个,而且很难成事。于是我便在寻友青藤上自己找。但这个软件使用时,女孩子必须注意甄别,千万不要被那种想约会的男生骗了。我也是先在网上和这个男生聊得很真诚,才和他线下见面。他一上来就非常主动地做自我介绍。
我什么都没有追问,就听他说他的个人情况和家里情况。他比我大几个月,读了硕士,刚毕业上班第一年,月薪是8000。他家认为他毕业了肯定要结婚,就给他买了一套房子,房贷为7000,而且他还主动要求买了一辆车,价值三十多万,月供为3000。听到这里时,我非常替他捏把汗,问道:“你的工资是8000,两笔月供加起来已经达到1万,你怎么还呢?你家人帮你还吗?”他回答说不,家里今年刚翻新了房子,父母手上也没有钱,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承担。他说,每个月所有的班次都加满,工作日别人下班他不下班,周末别人休息他也加班,全部班次加满后可以拿到1万1。
这样,他就能把房贷和车贷都还掉。我当时的要求其实很低,只希望能找到一个三观和人品都正常的男生,并没有因为他说自己没钱,就不再与其接触。我说的“没钱”是指生活费,他每个月只有几百到一千的生活费,我问了,他说够花。我们约在下午一点见面,在商场里逛的时候,他说要喝奶茶。因为我已经了解他的经济状况,所以抢着花了50多块买了奶茶。我只是觉得这个男生经济压力实在太大,与他在一起我绝对不敢花他一分钱。后来我们继续逛,在苏州圆融商场逛了一会儿;逛完后,他说他家在昆山,很少来市区,于是我们就开车去了观前街逛了一遍。
到了平江路,我既没吃早饭也没吃中饭,只喝了一杯奶茶。走到平江路时,我已经开始手发抖,血糖低了,于是提出今天约会结束,想自己去吃点东西。我不想花他一分钱,害怕花他的钱。但他坚持说约会要持续到晚上5点,并要请我吃晚饭。我说不用请晚饭,如果非请不可,那就请吃一碗面吧,素食面不是也挺好吃的吗?他认为请面不正宗,坚持要请正餐。最后我妥协了,我们走出平江路,去了苏邦菜馆。当时我非常饿,只希望快速摄取一些面条或米饭,或奶茶补充血糖。
看到菜单后,我直接点了一个蟹粉豆腐和米饭。因为我不敢花他的钱,不敢点其他菜,但他坚持让我再点其他菜。我没有再点,结果他出于绅士风度,自己点了一个大荤和一个蔬菜。上菜后,我仍不敢多吃,只吃了豆腐和米饭,连忙将一碗米饭吃完。吃完后,我稍感精神,他见我只吃豆腐,也只吃了豆腐,另外两个菜我们基本都没动。饭后,他让服务员打包,将菜带走,然后送我回家。回去时,我在想:与这个人在一起,我如此害怕花钱,还要继续接触下去吗?但当时我尚未下定决心。他开车时牵着我的手,随后把我送到小区。那时,我没有让他送到我小区门口,而是让他送到公交站门口,可他开过了。当我喊停时,他仍不停前行。原本我并未告知他我的小区地址,但他已驶到小区门口;当他继续前行时,我告诉他小区位置,他便将车开进小区内,我下车,他也下车。虽然他并未明说要去我家,但他的言行暗示着想和我多接触。那时我就已觉得他可能没有我想象中的真诚善良,但我太软弱,不知道如何拒绝。于是,我打算带他去朋友家。朋友住在同一小区,经通知后朋友同意了,我便前往朋友家,与他在朋友家坐了一会儿后,把他送走。在我送他上车前,他突然转身抱住我,我赶紧像陀螺一样,把自己甩了出来,并向他告别。
后来,他到家后告诉我已到家,并询问是否下周再约。我问他下周想去哪玩,他提议是否可以到他家做饭。听到这话,我开始怀疑他的用心。我便表示不方便、不合适。作为女孩子,第一次约会时不宜暴露家庭住址,更不适合与男生单独在封闭空间里做饭。即便他再次提议到他家,说只有我们两个人,他还说会为我烧饭,我始终觉得他可能别有用心,尽管也许他只想展示做饭的才艺。我曾向朋友请教如何拒绝,对方说这个人是不是不愿意花钱,不想在刚认识时就外出约会,以免花费过高。我也认为初识时应多在外面约会,留下美好的回忆。他说自己经济紧张,约会会感到压力,我则表示婚后若连约会都全免花费也不现实。他笑称既然已结婚,老婆挣的钱也得拿出来生活。我当时每月固定工资7500,没有加班机会,若真按三人生活计算,压力也非常大。他说“算了,不说了”,此后我便不再与他联系。
上班途中,我向班车上一位姐姐述说了这件事。她评价说,思虑敏捷的人能迅速抓住问题所在。她指出,这个男孩刚毕业第一年,关于房贷车贷,银行贷款时要看公司流水,而贷款均以他自己名义偿还。他曾告诉我,他的钱先转给母亲,由母亲偿还房贷和车贷后,每月退给他几百到一千作为生活费。于是,同事便说他的钱全用来还贷款,而依靠妻子的收入来养家。我们并非认为夫妻不该共同分担生活费用,而是不应算计得过于精细,连女方的钱都不考虑。既然他有这样的打算,怎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良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