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顾历程找方向,赢得属于你的真爱

我发现好多人本身情窦开启得就比较晚,等到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已步入谈婚论嫁的年纪,因此会特别小心翼翼地看待所有接触自己的异性,导致到30岁左右仍不知道自己在感情中要什么。对于这样的男女,我的建议是回过头看看自己。

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客观情况,才能综合地为自己规划出一条适合的道路。例如,你所在的城市、年龄、父母的状况、收入、对自己的信心、心理和身体状况,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你到底要选择怎样的生活。主流的生活方式更多偏向于结婚生子,找一份稳定且逐步上升的工作,实现老有所依,同时承担抚养下一代和赡养父母的责任。

实际上,在漫长的人生中,完成上述路径至少需要走到60岁以后,也就是度过60年。经济学中有一个康波周期,学者认为大约每8至10年会出现一次大周期。假设以60年为一个人的基本寿命,那么你将经历六个周期。前三个周期的影响还不明显,因为30岁之前的人生大多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;而30岁以后,才是你真正开始为自己的人生掌舵、蓄力和发力的阶段。

由此可见,即使看似相近的两个人,对于内心生活的规划以及实现这种生活的能力可能截然不同。如果你目前已处于25岁、30岁甚至35岁的阶段,但对自己的择偶还没有明确的框架,甚至虽然有择偶画像,却发现难以遇到理想对象或逐渐意识到人难以兼得所有要求,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便不单纯局限于恋爱问题。

虽然有人认为我是一个讲感情的博主,但我更愿意将自己定义为关注个人成长的人。人生包含许多板块,而恋爱只是其中之一。在20岁到35岁这一阶段,你集中精力发展亲密关系,当发现过去20多年未能为亲密关系奠定基础时,便容易感到无所适从,因而大量浏览各种情感观点。各种情感流派各有其存在的必要,关键在于你需要明确追求哪种情感和理念。

当你步入20多、30多岁,虽然情感可能变得模糊,但生活的其他部分已有大致基调,而这种基调有时甚至不受个人意志左右。比如,你不喜欢会计工作,但由于过去的经历和现有的职业轨迹全部在这条路上,你虽然没有感到十分开心,但至少能够维持基本生活,并略有积蓄。这便构成了你的生活基调。如果你想突破原有基调,就不应过于关注婚恋模块,因为这意味着你要推翻过去20多年甚至30多年的所有积累和经历,而推翻重建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,不可能在尚未建立起基础的领域轻易进行变革。

如果你对现有生活基调较为满意,从而开始关注婚恋,但由于过去的精力未曾集中于此,此时你应首先根据当前所有客观条件审视自己,判断是否真的需要走入婚姻。亲密关系不完全等同于婚恋,恋爱和婚姻实际上是两个模块。通常人们认为恋爱是为婚姻做保障,但情况未必如此。你需要问自己,是否有90%以上的把握愿意结婚生子。如果答案肯定,那么接下来的做法是多认识几个异性,不论是通过网络、家人、朋友的介绍,或是主动联系以前的同事、同学,都要扩大接触异性的范围。

在这一过程中,不必一开始就急于评估对方是否适合结婚,因为你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择偶标准。只需设定一些最低要求,对符合这些要求的人都可坦然交往,而无需过分担心对方是否介意你主动结识新朋友。不要想太多,就当是交朋友。只要每个人出现时,你都展现自己性格中友善的一面,就会渐渐摸索出规律:你常常吸引哪一种男生,你对哪一种男生有感觉,然后在这些类型中寻找对象,这是一种最快速的方法。如果你认为结婚不是必需的,可能你渴望的是恋爱和关系,那么就用轻松的方式交朋友。你甚至不必太在意物质标准,因为只要对方不是图你的巨额财富,大多数情况下,如果他的物质条件与你差距过大,就难以真正成为你的朋友。

如果你到了二十多岁或将近三十,正是谈婚论嫁的年纪,但你还没有恋爱经历,对异性了解不多,你应该做的是:不要死磕婚恋,也不必追求各种技巧,而是先多交朋友。而最重要的是要反思自己:回顾过去的成就、热情和经历,思考你的激情所在。婚恋是生活中的一个板块,它可以是主导,也可以是辅助,这取决于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。如果你喜欢相夫教子,那么追求传统婚姻没问题;但如果婚恋只是你生活中的一个并行板块,那么你的标准需要调整。你可能听过很多理论,觉得都有道理,但往往用不上,因为你没有回头审视自己:我到底是谁?过去二十多年、三十多年的人生是怎样走过来的?我为什么没有谈恋爱、结婚,甚至异性朋友都很少?我的精力都放在哪里,是什么观念主导了我的选择?只有结合这些,才能决定婚恋的走向。

因此,很难用一个泛泛的故事告诉大家,为什么在婚恋市场中找不到自己的核心需求。虽然上面已经说得很全面,但有些人可能领悟不到或做不到。当然,你也可以选择找人交流。你可以找一个你在婚恋中非常敬佩的人,或者一个婚恋过得很好且有自己一套体系的人,他能洞察出你许多未曾表达的想法。

在我做咨询时,我常感到沟通很累、成本较高,因为很多时候,对方说出的话,他自己其实也不清楚自己在讲什么。从他说的内容、过去的做法到现在的询问,好像彼此矛盾,你很难知道他真正想要什么。他内心充满纠结,没有诚实面对自己,这种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人。这时,就需要一个能够透过你的语言看到你内在实质和原因的人,也许只需一两句话,就能让你豁然开朗,发现问题所在。这样的人必须有丰富的经验、敏锐的洞察力和同理心。

每个人的需求不同。有时我接到咨询,有的人注重更多的物质条件,有的人则因焦虑而来,也有人为了所谓的爱情而来。虽然大家的出发点不同,但描述的情形似乎趋于一致,让人感觉都是婚恋问题;实际上,每个人在婚恋中的诉求千差万别,只是差异微妙且零散,很多人都无法正视自己。这时,就需要有人提醒你:你是否压抑了真实的自己。

祝愿大家都有一段亲密的关系,无论是否结婚生子,都能拥有爱你的人,也能爱你的人。有两只小鸟的画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