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跟朋友聊天的时候,他问我:“你在感情里最看重什么?”我脱口而出回答说:“我看重坦诚。”他接着说:“你既然不看重忠诚。”我回答:“因为爱情不是用忠心来形容的,而忠诚本身是一种反人性的特质,注定只能短期存在,不可能长久。如果长期存在,很可能要么意味着对方在欺骗你,要么表明你们之间有太多制约彼此的因素,从而使爱情的意味大为减淡。”
归根到底,我看重的是坦诚,因为坦诚是一个人后天的选择。
关于爱情的讨论,从古至今众说纷纭。大家普遍认为忠诚在爱情中处于首位,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认为的。但随着工作的开展,不断接触社会和各式各样的人,观察到身边各种人的感情经历,再加上自己的体验,我发现忠诚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品质。如果现阶段遇到一个因爱情而对你忠心的人,是非常幸运的;但长期而言,三年、五载、十年、二十年甚至百年的忠诚都很难。一方面,忠诚的标准因人而异:有的人认为精神上的出轨不可接受,也不容许心猿意马;有的人则认为只有肉体出轨才算出轨;还有的人认为两者都不可接受,因此尺度不一。此外,人本就喜新厌旧,追求新鲜和刺激,不然为何会有“七年之痒”的说法。
我之所以看重坦诚,是因为坦诚意味着当我选择你做我的伴侣时,便默认我们拥有相似的底层价值观。作为伴侣,我应成为你在生活中遭遇重大变故时的首要知情人,无论这些变故来自于工作、学业或家庭的变化,还是精神世界的波动;甚至可能是你遇到了更令你心动的人,觉得我们相逢得太早,而如果再晚一点,陪你走后半生的就是他。这些都是变故,我希望你能在第一时间与我分享。虽然这一过程不易,但我认为,能够做到坦诚的人,其逻辑和价值观必定高度自洽。
只有在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准则充满信心并自洽的情况下,他才会愿意将所有事情向伴侣坦露。我们都了解,人总有灰色面,即他的全部行为逻辑不可能完全被世俗所接受。这也解释了为何有的人可能是好丈夫,却不一定是好儿子,因为人本来就复杂。因此,坦诚就意味着我要把这些灰色展示给你,也意味着我会承担因坦诚而可能遭遇的道德、法律和财产等各方面的批判。这要求,在你自洽的逻辑体系中,你选择的伴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你的灰色部分。
如果一个人在你面前不够坦诚,我会认为他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和目标,会将人生划分为按月、季度或半年为单位的阶段,在这些短周期内,他为了完成阶段性任务而不得不进行自我隐藏和伪装。而如果你希望与伴侣携手长久,就不能将人生简单划分为一个个小单元目标,而应把你整个人生的维度与对方拉到同一水平,一起探讨内心的诸多过程。
这也是我在与男生聊天时,思考是否与他志同道合而非常看重他坦诚度的原因。人生漫长,如果你只是为了阶段性地维系关系,那你便无法对我坦诚,因为你会担心,一旦把长远的逻辑披露出来,我可能会因此批判或疏远你,而这并非我所期望的。
我与伴侣在一起时,会相信我们彼此真心相爱,想要走得更远。但只要生活继续,我们在成长,总会有某个阶段步伐不同;如果你不与我坦诚,我们便无法沟通。不论这种不沟通是因为感情上渐生疏离,还是客观上三观不合,甚至连朋友都难以继续,都是令人悲哀的。然而,只要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依然愿意坦诚沟通,就没有必要把问题诉诸第三方。有人在感情出现矛盾或观念差异时,会上网询问网友或向好朋友倾诉,但我认为这种做法没有必要,因为感情是非常私密的,尺度只属于自己。如果非要寻求第三方建议,应选择私密的场合进行咨询,而且对方必须既客观又了解你,不会一味地站在你的立场上考虑问题。
例如,女孩子不应将与伴侣相处的诸多细节全部透露给身边的朋友,因为那些自认为了解你的朋友往往会站在你的角度分析问题,可能放大你的痛苦而忽略其中快乐的部分,从而影响你对这段感情的判断。而感情本就具有私密性,但又不能完全不与朋友分享,因为你需要警惕在一段有毒关系中可能发生的问题,你会切断自己正常的社交圈子,没有所谓的安全飞行员,这本身很危险。但你问我,这个尺度该如何拿捏呢?每个人都不一样,我不可能出一份标准适用于所有人,我只能说,你可以尝试。
更具体地说,你可以询问更专业的人,或者遵循你曾经制定的一套标准。话说回来,你与伴侣之间的关系走向,真正的当事人只有你们两个人,因此无论事情如何,都应摆到台面上讨论。哪怕你今天心动了,坦诚地说明目前对他人的好感,伴侣可能会产生两种情况:一种是他会意识到问题出在你们的关系上,从而认为关系中存在缺陷,并与你一起去解决;另一种是他无法接受你的变心,可以选择退出。这也说明,在这段关系中,我们无法保证绝对没有错误或缺陷,这本就是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,而及时的坦诚披露也代表事情尚未完全失控。
我认为坦诚非常重要。在关系中,有时会出现权利博弈,而这种权利往往源于信息差。当一方掌握更多信息却不披露,其行为正是在行使关系中的权利,导致另一方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做出误判。试想,如果你的伴侣内心出轨或者另有所图,却未曾表露,而你在此时决定进入婚姻或做出重大财产决策,那么你的决策就不可能完整合理。对方之所以不披露,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才是这段关系的主导者,决定着其走向;当他不想结束这段关系时,就不会主动坦诚内情。
许多人试图利用信息差制造权力上的差异,他们既不主动告知,也不说谎,这种做法其实属于一种隐瞒。隐瞒和欺骗其实本质相似:欺骗是把事物说成相反,而隐瞒是只告诉你部分信息,不告知全部。隐瞒重要事实同样会影响对方作出决策,而隐瞒的重要性正说明该信息对决策有重大影响,因此这种做法不可辩解。
一个人如果通过隐瞒影响你的决策,实际上就是在利用信息差享受在这段关系中的权利。我绝对不能接受这样的伴侣,因为他没有把我视为平等的个体,而且在明知自己所做的事情与他或我价值观不符的情况下,还选择展现出另一种人格。
我可以接受伴侣犯错,但前提是这一错误必须在他的观念中自洽,或是他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部分。我所做的,只是在他坦诚时评估我是否能够接受他的行为准则。如果可以接受,那就没有问题。双方应同舟共济,而不是一方认为自己好,另一方却不尽人意。因此,我认为坦诚比忠诚更为重要,也更具有可操作性。坦诚挑战的不是人性,而是一个人的勇气、观念自洽性和成熟度;而忠诚则挑战所有的人性,而人性本就无法被彻底克服。